在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云中心,一位操作人员轻点鼠标,分布在全国的上千套中央空调系统实时监测数据一一显示在电子大屏幕上。随着数据不断滚动变化,每个设备的运行正常还是故障一目了然。
作为贵阳本土高科技企业,历经15载发展的贵州汇通华城,现已成长为我国领先的“中央空调节能”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
穿上节能“塑身衣”的全国3000余台中央空调,全年总节电量达23.05亿千瓦,折合标准煤76.13万吨,减少碳排放172.89万吨,减少客户电费开支达13.77亿元……历数2017年节能“成绩单”,贵州汇通华城行政总监郭云霞说,正是贵州蒸蒸日上的大数据产业,引领助推着公司走上高水平发展之路,实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现已部分开通的贵阳轨道交通一号线乘车环境舒适,这背后有贵州汇通华城SECEMS系统智慧运行的功劳。该系统根据地铁站的户内外温度、人流量变化等情况,按需供给冷量,最大限度降低能源能耗,已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全国各地的四百余个地铁站点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年节能30%至60%。
另一方面,贵州汇通华城开发的CMS系列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成功运行于全国政协大楼、水立方、国家博物馆、北京政务中心、上海世贸广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年平均节能率近30%。
轻松管理3000余个项目,曾是摆在公司面前的难题。郭云霞说,为了破题,公司汇集千余个项目的运行数据及数据存储,开发建设了空调能效数据平台——“易方云”。这个在线监测与冷热能效分析系统像一位“能效诊断专家”,对用户系统来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能效分析、诊断,总结出一套“节能经验”,从而为用户更好的提供精准、科学的节能智能控制方案。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易方云”数据中心大屏幕上详细显示着澳门某酒店空调系统,酒店中央空调运转数量、节能系统的运作情况以及当地的室外温度清晰可见。“易方云”中心连接着千里之外的项目现场,只要发现哪里的能效指标超标,中心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端通知当地服务工程师,实现“大数据节能服务”的真正落地。
走进公司的“仿真车间”,几位工程师正在为智能控制柜搭载软件,开始为期一周的模拟测试工作。这个仿真车间由贵州汇通华城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通过自动调控、模拟使用地点一周以来的天气、湿度、人流量等数据变动情况,测定智能控制柜的可用性状况。
每年,都有近千套设备从“仿真车间”完成模拟工作验证后,“出发”到达客户现场。而在“仿真车间”现场,仅需三人就可以完成操作,其余的工作交给了用于测试的仿真平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自然也就大幅提高。
郭云霞和记者说,挖掘数据背后的“奥秘”,正是要让每个运行的数据都产生价值。
“可以说,是大数据成就了智慧节能。在项目建设前期的设计阶段,后台专家们通过查阅易方云类似项目运行的真实数据,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完成系统模块设计;在生产阶段,大家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各项数据,开创仿真测试平台,让待出厂的系统设备在仿真的环境中运行,纠正设计偏差、验证设计功能。”郭云霞介绍。
2015年,随国家大数据产业的推进,数据中心迎来一波新的建设浪潮,但其能源消耗和经营成本问题日渐突出。贵州汇通华城瞄准“提高数据中心能效”,推出了“超高效数据机房解决方案”,采用无中心可靠性技术,让机房实现了无人化智慧运行。
“我公司的第一个项目是贵州大学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郭云霞说,作为我省的重点教学科研基地,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设计之初便提出要建设绿色机房,对环保节能要求苛刻。
承担设计建设任务的贵州汇通华城,经过三年多的技术攻关,开发了“超高效数据机房解决方案”,解决了IDC机房冷却效率过低和热点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作为衡量数据中心能耗效率的指标,PUE值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高。令贵州汇通华城欣慰的是,大数据重点实验室PUE值达到了1.17,远超于了国家绿色数据中心PUE值1.5的运行要求,免费冷源的使用时间超过90%。“这不仅减少了机房的占地面积,增加了30%的服务器机柜,还节约了30%左右的能耗。”郭云霞说。
贵州汇通华城“超高效数据机房解决方案”的成功,还得到腾讯公司的关注。腾讯公司将在上海青浦数据中心的扩容机房交由该公司承建。记者在“易方云”数据中心大屏幕上看到,腾讯青浦扩容机房能效统计显示,瞬时PUE值为1.14,“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能耗难题得以有效解决。(记者刘辉)
|